李兰娟
发布时间:2020-03-21
李兰娟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40余年,是我国著名的传染病学家。现为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树兰医疗学术委员会专家顾问之一。兼任教育部科技委生物与医学学部主任,“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 “十三五”计划技术副总师,“综合防治示范区和现场研究”责任专家组组长,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第一届人口健康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
国家传染病学重点学科、211建设学科学术带头人,同时担任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组长,全国人工肝培训基地主任,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主任委员,国际人类微生物组联盟主席(4th IHMC),国际血液净化学会(ISFA)理事,Infectious Microbes & Diseases、《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浙江医学》主编等学术职务。
自1986年开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研究,是我国人工肝事业的开拓者,创建独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1994年始建立《感染微生态学》,从微生态角度来审视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率先全面揭示肝病肠道微生态宏基因组变化规律,创立微生态干预防治重症肝病新策略,为感染防治提供崭新思路;近年来承担SARS、手足口病、地震灾后防疫、甲型H1N1等传染病诊治研究任务,尤其在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救治研究中取得众多原创性成果,获国内外高度评价,为我国传染病诊治做出了重大贡献。积极投身人工智能、智慧医疗领域,领衔的“国家数字卫生关键技术和区域示范应用研究” 给卫生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起到了助推医改,服务健康的科技支撑作用,对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意义重大。
承担了国家“863”、“973”、“十五”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20余项,以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9项,软件著作权3项。主编出版了我国首部《人工肝脏》、《感染微生态学》和教育部规划教材《传染病学》等专著36部。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在Nature、Lancet、NEJM、Nature Communication等SCI收录杂志发表300余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教育部高校推广应用奖二等奖1项。作为第一完成人的“重症肝病诊治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项目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H7N9禽流感的病原学及临床诊治研究”入选2013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两院院士评选2013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5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领衔的“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 项目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肝硬化中肠道菌群的改变的研究项目”入选2014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2017年11月李兰娟院士牵头申请的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肠道微生态影响慢性重大炎症性肠肝疾病的机制研究”成功获批。此外还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央电视台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光华工程科技奖和谈家桢科学奖临床医学奖等。